人才引进工作地区:北京
高端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端人才引进 》 高校人才引进→详情点击《高校招聘 》
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事业单位人才 》 科研人才引进→详情点击《科研人才 》
医疗人才引进→详情点击《医疗人才》 企业人才引进→详情点击《企业招聘 》
一、申请条件
(一)项目博士后
1.已取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 3 年;
2.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3.年龄原则上 35 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以适当放宽至38岁以下;
4.学术科研情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核心期刊上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2)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0万字以上;
(3)作为主要参加人(前3名)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
(二)专项博士后
1.符合项目博士后申请条件。
2.院属单位或导师推荐。
注:专项博士后需通过所内考核及院级考核后进入本院科研流动站;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本院在职人员不得申请进入本院科研流动站。
二、申请时间及方式
(一)申请时间
自本简章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0月1日。
为保证博士后招聘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流动站工作安排,原则上每年组织两批次集中进站考核,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书面申请
申请者按《进站申请材料清单》要求,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人事处提交书面申请材料,详见附件1、2。
(三)网上申请
申请者进入中国博士后“交互式办公系统”的网址(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按“办事者进入”提示,注册个人用户,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应表格,从网上打印博士后人员进站申请表(注:请先不要在线提交申请)。
户口迁入地址及派出所:北京市东城区海运仓胡同3号院2,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北新桥派出所。
申请者需同时进行书面申请和网上申请。
三、招聘目录
岗位需求明细表-5名(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四、合作导师介绍
张华敏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医诊断学专业。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级及部局级以上成果10余项。
研究方向:中医药古籍知识组织方法及应用研究、经典名方考证及其现代科学内涵解析、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
学术兼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本草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医藏》编纂项目工作组专家,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药创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杨金生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主持国自然、科技部、中医局、人社部和北京市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2项;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等科技成果奖励20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46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研究方向:中医气化理论研究、中医病证因机证治研究、针灸技术规范研究。
学术兼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中医针灸技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王俊文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医诊断学专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发基金等各级课题共2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0项;发表SCI、EI、核心期刊等各类论文70余篇。 研究方向:智能中医辅助诊断技术与装备;重大疾病以及健康/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理论研究。学术兼职: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Medical Sciences编委、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中医杂志等期刊审稿人。
李宁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2009年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医学院细胞生理与代谢系,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其后在瑞士日内瓦大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线粒体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013年至2017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任副研究员,从事病毒致病机制与干预研究,同期获得英国伦敦大学Clinical Trials第二硕士学位。2017年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目前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基础研究、特殊中药纳米化技术与应用研究。曾两次获得欧洲糖尿病研究基金(EFSD)资助,归国后主持或参与科技部中国-奥地利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面上项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创新工程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 Nano Today, Redox Biology, Diabetes, Trends Endocrinal Metab., Sci China Life Sci.等国际权威期刊,参与撰写英文论著2部。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基础研究,特殊中药纳米化技术与应用研究。
五、在站时间与工作待遇
在站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原则上不超过4年。
(一)入选我院“名师+”博士后者,年薪30万(税前)起,出站考核达到留院条件者可办理留院手续;入选专项博士后者,年薪20万(税前)起,进站时签订专项协议,出站考核达到留院条件者可办理留院手续。
(二)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业绩突出者,根据所内相关管理规定可给予相应奖励。
(三)流动站独立招收的博士后人员按在职职工管理,在站期间可参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承担院级自主课题、对外交流合作研究的机会。
(四)符合条件的可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资助博士后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及学术交流项目等各类科研及人才项目。
六、联系方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网址:
www.catcm.ac.cn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电话:010-64089761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网址:
https://www.ibtcm.ac.cn/
联系人:刘老师 余老师
联系电话:010-64089007
邮 箱:jcsrsc@163.com
地 址:
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附件: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人才引进网官方微信(微信号:gaoxiaoyinjin)。